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绿色发展」千亩荷塘 十年新生|四任航空村官的“生态接力”

体育正文 281 0

「绿色发展」千亩荷塘 十年新生|四任航空村官的“生态接力”

「绿色发展」千亩荷塘 十年新生|四任航空村官的“生态接力”

六月(liùyuè)三,槐柳岸,南风入弦,枝头摇摆诉新蝉;微风过,小荷翻,细雨(xìyǔ)浸润池塘畔。 端午刚过,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冠身着防水服,脚踩水胶鞋,穿梭在荷叶之间,俯身弯腰,查看一根(gēn)(yīgēn)根莲藕的长势。 “下个月就是水井(shuǐjǐng)村第九届荷(hé)花节,大伙都忙着收拾摊位,扮靓庭院,铆足干劲迎接即将来赏荷的游客。” 王冠介绍,去年7月27日荷花节开幕当天,水井村的千亩荷塘(hétáng)吸引了全国超5万人涌入直播间云上赏荷,去年接待游客(yóukè)36万人次,荷花产业效益超350万元(wànyuán)。 第三任“航空(hángkōng)村官”蔡定雍(左)和(hé)第四任“航空村官”王冠(右)交接。 陕西人王冠,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派驻水井(shuǐjǐng)(shuǐjǐng)村的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,也是中航工业帮扶水井村十年来首位派驻的女将。 近日,记者深入这支活跃在荷塘驻村一线的“航空村官(cūnguān)”队伍,看他们如何用十年(shínián)的时间,让千亩荷塘焕发新生。 王泽勇,是中国航空工业(hángkōnggōngyè)集团派驻水井村的第一(yī)任第一书记,2016年3月,他从(cóng)飞机部件制造车间一线奔赴乡间地头,一干就是5年,成了乡亲们口中的“荷花书记”。 初到水井村时,山前(shānqián)是山,山后(shānhòu)还是山的场景让王泽勇印象深刻。背靠窄口水库,一条蜿蜒(wānyán)的水母河穿村而过,河的两岸却只种些(zhǒngxiē)水稻等传统作物,产业凋敝、经济落后。“水井村的出路究竟在哪?”成了王泽勇朝思暮想的问题。 水井村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(dìyīshūjì)王泽勇。 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中,他发现村民(cūnmín)龚孝贤种植的荷花不仅长势喜人,还具备观赏和经济潜力;经过多方走访,王泽勇了解到水井(shuǐjǐng)村周边不仅星罗棋布,水资源充沛(chōngpèi),独特(dútè)的气候条件还能让莲藕生长周期长达11个月,足以保证莲藕的高纯度、好品质。 于是,一条“挖掘水资源潜能、发展(fāzhǎn)莲藕产业”的思路在脑海中清晰起来。他(tā)带着同村几位(jǐwèi)致富带头人到江浙、山东、江西等莲藕产业发达的地区学种植、寻良种,最终在山东寻到了(le)适宜水井村种植的品种——花奇莲。 面对村民们“种莲藕挣不挣钱(zhèngqián)”的质疑,王泽勇组织村民吴海带头种植试验田(shìyàntián),当年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莲藕。 夏日水井村(cūn)。受访者供图 一年下来,水井(shuǐjǐng)村种出的荷花高度达3米、藕粉颗粒含量达90%,亩均产藕2000斤,第一年就保(bǎo)了本。 随后的两年(liǎngnián)里,流转自家(zìjiā)土地或自发(zìfā)种植莲藕的老乡越来越多——2017年300亩,2018年600亩,2019年甚至达到了1200余亩。 水井村还在2017年(nián)夏办起了水井村首届“荷花节”,通过荷花摄影展、荷花美食节等活动,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(qiánlái)观赏荷花、采摘鲜藕、体验农家乐,探寻多年的产业之(zhī)路忽然间柳暗花明、“莲花盛开(shèngkāi)”了。 夏日(xiàrì)水井村。受访者供图 2019年,非洲猪瘟席卷全国,猪肉市场(shìchǎng)降至冰点,作为互补品(pǐn)的鲜(xiān)藕产业受创严重。“只做鲜藕可不行(bùxíng),得想办法做深加工。”在大伙的集思广益下,水井村在2020年办起了藕粉加工厂,逐步扭转了鲜藕的市场颓势。 2021年6月,王泽勇驻村已满5年,这场“生态接力”的接力棒到了第二任(dìèrrèn)驻村第一书记罗建强的手中。除了鲜藕种植和藕粉(ǒufěn)加工,望着千亩荷塘(hétáng),罗建强思路明确——将水井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(dǎkǎ)地。 水井村第二任(dìèrrèn)驻村第一书记罗建强。受访者供图 于是,包含观荷长廊、荷塘小店、鱼鳞戏水池、莲池(liánchí)幽径等十余个小景点在内的“水井陌上荷塘旅游(lǚyóu)景区”呼之欲出,2022年(nián),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 2023年,水井(shuǐjǐng)村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蔡定雍接过了接力棒(jiēlìbàng)。为了让莲花继续绽放“生态光芒”,他和村支两委反复商议,完善了“茶果上山、香葱进地、莲藕下田、种养循环、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(lǚyóu)”的发展(fāzhǎn)思路,形成销售、观光旅游、荷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(lùjìng)。 水井村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蔡定(càidìng)雍。 “莲蓬长出来可以卖,干莲子还可以做工艺品。莲杆枯萎了(le),荷田里养殖的泥鳅和黄鳝就可以出售(chūshòu),最后挖藕也可以有收入。” 蔡定雍介绍,目前,全村莲藕种植(zhòngzhí)面积达1000余亩,大伙合力积极开发了荷叶茶饮料、布依族香(xiāng)粽(zòng)、藕粉蜂蜜月饼、莲子芋泥羹等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产品,水井村的荷叶逐渐成了荷“业”。 今年5月22日(rì),恰是蔡定雍与水井村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王冠的交接之日。面对前辈打下(dǎxià)的“江山”,一张清晰的产业规划图在王冠脑中徐徐铺开——给水井村的莲藕产品定标准、塑品牌、闯(chuǎng)名堂。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天虹数科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打拼了11年,有着农特产品市场(shìchǎng)经验的王冠深知,要想让(ràng)水井村藕走向(zǒuxiàng)全国,首先要制定统一的种植标准,注册专有商标,并通过“实体店(shítǐdiàn)+PC端+移动端”立体电商(diànshāng)模式,实现从实体店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。 王冠介绍,目前中国航空工业(hángkōnggōngyè)集团与水井村联合注册了“蓝天水井”品牌,以此命名水井村的莲藕产品(chǎnpǐn)和荷花节,并通过荷花节、“天虹助农”平台等(děng)多渠道进行销售。 “荷花(héhuā)节”摊位销售的“莲花+”产品。 目前,水井村已连续举办八届(bājiè)荷花节,荷花的“颜值”变为“产值”。据统计,水井村年旅游收入已突破150万元(wànyuán),产业收益也连续两年(liǎngnián)超过350万元。 千亩荷塘,十年新生。这场四任“航空(hángkōng)村官”的生态接力,还在(zài)继续。 贵州日报天眼(tiānyǎn)新闻记者 张弘弢
「绿色发展」千亩荷塘 十年新生|四任航空村官的“生态接力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